首页 >综合 > > 正文

史家缪钺先生与广州学海书院 天天热点

2023-06-21 16:18:21 来源:南方周末

史家缪钺先生与广州学海书院

著名学者缪钺(1904-1995)。(景蜀慧供图/图)

上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末,广州政局相对稳定,进入工商业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不少教授纷至沓来,粤中黉序,一时名师云集。当时已崭露头角的文史学者缪钺先生,也是这群南下教授中的一员。1935年10月至1936年6月,刚过而立之年的缪先生移砚广州学海书院,担任教授兼编纂。与他后来转徙西南,任教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的经历相比,他在广州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不到一年,而且学海书院名声不彰,故而这段经历素来少人留意。笔者前段时间参加缪先生《奇气灵光之境》一书的分享会,对这段往事萌发了兴趣。于是搜检文献,撰为短文,为缪先生的教育生涯作一补白。

吾道已南行


(资料图片)

缪先生就职的广州学海书院,由当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的明德社与活跃于政学两界的张君劢的国社党合作创办,自述宗旨“在振起民族文化,参以西学方法及其观点,以期于融会贯通之中重建新中国文化之基础”,培养“学行兼优人才”。1935年6月初拟议筹办,到秋天即告开学,效率极其惊人。邹鲁让出中山大学农学院原址,解决了办学地址问题;原明德社“学术研究班”的学员部分转为学院“特课生”,以高额津贴招考北上广的大学毕业生,解决了生源问题;利用张君劢及本土学人的人脉,高薪征聘导师,解决了师资问题。当时在河北省立保定中学教国文的缪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经山东大学姜忠奎(叔明)教授介绍,接受了聘约。

吸引他的,首先是学海书院标榜的保存国故、沟通中西文化的精神,于早年即倾心《学衡》派的缪先生而言,这种宣传无疑隐含了一种“使命召唤”。缪先生的高弟景蜀慧教授总结:“彦威师为人,同样具有诗人理想主义气质,对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事业,怀有真诚的使命感,在思想上亦赞同接受学衡派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主张。”(《〈蒹葭楼诗〉与彦威师的师友情缘》)理想主义的真诚,让他对于这次邀约满怀憧憬,而广东正处于陈济棠主粤最成功的“三年施政计划”阶段,经济成就亮眼,能提供更优渥的待遇,对苦于欠薪或资历尚浅的学者,尤其具有吸引力。比如谭其骧先生,应聘原因之一就是来学海书院当导师可以领取相当于北平教授的工资,解决经济压力。另外,比起危如累卵的华北,广东也更加安全,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上一年暑假,缪先生在送友人回乡的诗中写道:“他日中原忧左衽,管宁皂帽欲相依。”(《送梁鹤铨暑假归里》)便吐露出对时局的殷忧,只是没想到离开的机会来得那么快。

青年缪钺。(景蜀慧供图/图)

南下的经过,缪先生有组诗《乙亥南游杂诗十六首》备记其事。他从保定出发,先北上北平,跟师友张采田、吴宓、李濂镗一一话别,然后坐火车至青岛与姜叔明汇合,一道搭乘海轮,取道上海、汕头、香港抵达广州。此前他从未离开过北方,京冀之外,最远只到过开封的河南大学任教一年。这次却要离开熟悉的故土和故人,去往遥远的南方,因此组诗起笔就说:“卅年生息幽燕地,又作天南万里游。”临去迟迟,壮语底下满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怅惘离愁。或许在他的预期里,会在广州待上很多年,所以专程跟沿途亲友作了一次漫长的告别。然而“皂帽幼安浮海去,应知吾道已南行”,这两句赠给姜叔明的诗,正表达了他此行的高自期许,希望像汉末浮海至辽东避乱的管宁(字幼安)一样,在乱世觅得一方乐土,布道传经,开辟自家的学术天地。

这种志向在缪先生日后的诗作中被反复重述。《寄姜叔明荣成》(1939)诗序云:“余曩与姜叔明同在广州,有扶树正学之志。”诗的颔联则云:“鹏飞共有扶微志,花发尤愆晤语期。”晚年追忆昔游,作《鹊踏枝》一阕(1989),依旧壮怀激烈:“当日乘桴南海徙。豪气元龙,破浪凌云志。”怀着这样的传道理想,1935年秋天,他们登上了南下的航船。

天津《益世报》1935年8月21日刊登学海书院招生消息。(资料图/图)

聘书背后的权谋

次年春天,姜叔明的山大同事黄际遇教授也从青岛到了广州,根据他的日记,从青岛到广州的海路大约需要七八天时间;而缪先生的起点在保定,中间又寻亲访友,多所稽留,路程当在半个月左右。抵穗的具体时间,可以从姜叔明那里探测大概。1935年10月26日,姜获委编纂馆馆长,10月29日写信给黄际遇,告知任职之事。以他与黄的深厚交谊,此信当是到达广州未久,一俟履新,即行函告近况。次年2月3日,黄致信姜氏,说“不见只三月,相思尔许深”,更可旁证他是十月之后才离开青岛的,“三月”乃举成数而言。缪先生既然与姜叔明同行,自青至穗的时间应在十月中下旬。

学海书院从名称到体制都致敬粤中名庠学海堂书院,设有院长、学长、导师、助教等职,张东荪任院长,张君劢、瞿兑之等任学长。缪先生晚年的《自传》说在书院任“教授兼编纂”,“教授”即导师,同事还有谭其骧、牟宗三、姜叔明、许宝骙等人。“编纂”则属于明德社的另一个机构编纂馆,由姜叔明任馆长兼总纂,缪先生任编纂,王维庭任协纂,负责“整理国故”,大抵是配合陈济棠的“尊孔读经”运动,给经典作新注。至于他和姜叔明还同时挂有“参议”虚衔(全称为第一集团军总部参议),盖示笼络之意,未必有问政之实。

书院科目分为国学、哲学与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三组,看起来像一所正规“研究院”,但实际上是以学术和思想建设之名,行“训育”之实,意在为陈济棠集团培养骨干。因此随着1936年夏天陈济棠下野,不得不黯然关闭。当然,作为历史的当事人,教授们不会了解聘书背后的权谋,更不可能预见一年之后的翻覆苍黄。

缪先生到广州之后住在哪里呢?他晚年写给钱鸿瑛女史的一封信中提供了重要线索,他说与龙榆生“住所均在东郊新住宅区,相距不远,时常往还”。“东郊新住宅区”即是广州市政府1928年以后开发的“松岗模范住宅区”,范围约在今农林下路至梅东路之间。查黄际遇教授1936年3月11日的日记,他跟龙榆生去拜访姜叔明,见姜宅“与学海书院衡宇相峙”。学海书院所在的中山大学农学院旧址,即今天东山口地铁站D口前后,姜宅既然与之“衡宇相峙”,应该就在农林上路、农林一横路附近。作为同事和至交的缪先生,他的住所也当与姜叔明相去不远。 

今天的东山口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在缪先生寓居之时,周遭依旧保留着乡野景象。他的《卜宅》诗云:“卜宅临平野,嚣尘小息机。”屋外的“平野”,是中大农学院的第一农场,今之农林下路一带,地势开阔,阡陌纵横,簇新的洋房点缀于岗阜之间,确有一种翛然物外之感。

天末故人稀

缪先生极少讲述学海书院生涯,在广州留下的诗词也屈指可数,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只鳞片爪,推想他的欢喜与苦恼。且从这首《卜宅》说起:

卜宅临平野,嚣尘小息机。海南花事早,天末故人稀。独出亦无俚,闲居每掩扉。殷勤有明月,愧汝肯相依。

诗题“卜宅”是用首二字为题,所写并非择居之事。“嚣尘小息机”,化自杜甫“回首风尘甘息机”(《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杜甫多年流离颠沛,终于在成都过上了安闲生活;广州一度也是缪先生的“成都”,以为可以在此安顿身心,优游卒岁。“海南”即南海,借指广州;“花事早”透露已是春光乍见的时节,那么所谓“天末”,即是旧历年年底。1936年的春节在1月24日,则此诗大约作于此前不久。广州素称“花城”,每年春节前数日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花市,不过这并没有让客居的缪先生感到惊喜和兴奋,反而增添了形影相吊的凄凉。“天末故人稀”一句颇可玩味,这不是因情造境的普通诗语,也不仅是说寒假期间师生分别,而是别有“本事”。缪先生在广州交游较多的有谭其骧和龙榆生,以及姜叔明,此之谓“故人”。这三位先生那段时间恰好都各有要事:一月中上旬,谭其骧回北平举办婚礼,姜叔明回山东荣成老家奔母丧。春节前后,龙榆生则忙于与胡汉民等政界大佬酬酢,全都分身无术。按之黄际遇先生的日记,详细记录了很多次友朋聚会的名单,姜叔明频频上榜,但由他提携而来的缪先生,却一次也没出现过。这或许说明一个问题:缪先生并不喜欢应酬。因此到了广州几个月,也未结交多少“新雨”,三数知交一旦分别,便陷入一种彷徨无聊的状态。尾联造语深婉,将一片“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之感消融于无边月色。无论为人还是作诗,都饶有他所赏爱的小晏之风。

缪钺在广州交游较多的姜忠奎、龙榆生、谭其骧(自左至右)。(资料图/图)

在他同时所作的几首作品里,都弥漫着这种飘零意绪。《人日寄怀张效直先生》:“孤客逢人日,题诗寄草堂。”“济世情难遂,归田意可伤。”大有英雄失路、青衫落拓的感喟。《摸鱼儿》:“依危栏、汉京西北,青山遮目如许。流潮夜打孤城冷,别有怨声难谱。空自觑。更不见垂杨(自注:广州无柳),怎系残春住。”如果说《人日》诗悲的是“失路之人”,这首词忧的就是“他乡之客”。思乡之情郁勃盘胸,无可驱遣,姜白石客居合肥,尚能“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聊解乡愁,而在广州,和柳也无,一倍增其苦恼。《齐天乐》则因广州阴湿的“回南天”而怀念昔日的明媚春游。词序交代本事,曰:“余居保定,每值芳春佳日,辄约诸友清游。朅来岭表,阴雨愁人,闻隔户乐声,感念旧踪,悲吟成调。”忽忽不乐的词人,身外是“雨织繁丝,花凄冷泪”,心中是“俊怀已倦”,意气萧索。本已懊恼“春光可怜偷换”,又被邻人的歌乐牵动一腔乡愁:“久客平阳,更堪闻笛动羁怨”,用马融在平阳闻笛思乡的典故自况,极为精切。他恨不能像小晏那样“梦魂惯得无拘检”,与老友在梦中重逢,把酒言欢:“故人云树念我,屋梁斜月落,飞梦天半。倚石寻诗,停萝载酒,多少清游池馆。”但又“怕一霎惊风,嫩红先变”,归期遥遥,空余寂寞。

上述四首作品,我们根据其中的时间和物候标志,可以排出一个创作次第:《卜宅》、《人日》、《摸鱼儿》、《齐天乐》。体察缪先生的情绪发展,从孤单到失落,再到凄怨,乃至试图抽身,愁怨愈转愈深,变化曲线相当分明。以此推之,他似乎始终没有适应广州的生活。

这种不适应容有南北气候和生活习惯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他逐渐觉察出现实和理想的巨大落差。缪先生尝以管宁渡海自喻南来之意,管宁在辽东“语惟经典,不及世事”,缪先生的本愿是借助书院的平台传道授业,弘扬学术。但事实上明德社和它的幕后老板只想以学术缘饰政治,复古尊经也好,融会西学也罢,无非是一套强人话术,外与蒋介石争正统,内以强化陈济棠的个人威权。一旦窥破此点,无意涉足政事的缪先生自然意兴阑珊。书院正副院长张东荪和陈玉昆爆发的冲突,更将学者和政客之间办学理念的巨大分歧公开化,上任不到半年的张东荪拂袖而去。

学海书院要角张东荪、瞿兑之(图右)。(资料图/图)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缪先生作品中的情调越来越低沉了。

然而在缪先生后来的创作中,广州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靓丽光景。1938年秋,缪先生有《忆旧游》一阕,序云:“乙亥丙子间,余客广州,颇极游赏之乐。……”上阕追念在广州时的溪山游屐,词曰:“记榕阴觅句,荔浦嬉舟,梅岭探春。多少清游兴,惯晨呼快侣,夜款芳尊。水楼竹绕花径,桄绿暗闲门。”逸兴遄飞,襟怀畅爽,丝毫没有忧郁的情调。“榕阴”“荔浦”“梅岭”,都是广州代表性的风物,“榕阴”盖泛指,“梅岭”即东郊赏梅名胜萝岗,“荔浦”或指西关荔枝湾,以“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闻名,是清代以来著名的游赏胜地。诸多景致中,他对“萝岗香雪”情有独钟,吟哦再三。

《人日》诗中的“海南花事”,应已隐括了萝岗探梅;十年后,在成都作《念奴娇》一阕,重温旧梦。其序云:“一九三五年冬,余居广州,赏梅萝冈。抗战军兴,转徙粤西、黔北。偶睹一两株,楚楚可怜。一九四六年,朅来成都,广益学舍梅花盛开,感念旧踪,因赋此解。”词曰:“疏红艳白,倚危崖、曾赏环山千树。匝地胡尘迷海暗,蔓草沾衣多露。……”晚年(1991)又作《忆华西大学广益学舍》,将梅花与词体之“要眇宜修”相发明,谓二者意境有相通之处,“姜白石词尤其如此”。其中专门提到萝岗赏梅之事,说:“我在广州学海书院任教时,曾赴城北(引按,应为城东)萝冈探梅,红白相映,花开甚盛。”与友人作书,也不忘萝岗之游。1990年4月29日与徐续书说:“抗战前二年,钺任教于广州学海书院,曾探梅罗冈。十年之后,在成都华西大学广益学舍目睹梅花盛开,追念旧游,赋《念奴娇》词。此亦与广州之因缘之作。”可见梅林十里、繁花胜雪的“萝岗香雪”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日作为落寞孤旅的反衬意象,经过岁月的沉淀,变成了“察物观生增妙趣”(《论词》)的美好注脚。

这样的游踪,这样的兴致,在广州诸作中不着一字,离开之后却萦回笔端,两者迥别的格调,是两种心绪的写照。缪先生在广州固然是忧郁的,然而离开广州之后,旋即陷入国难当头的苦境,日寇凭陵,神州板荡,不得不转徙万里,偷生兵罅。今之视昔,翻同梦幻。于是情随境迁,在“记忆滤镜”的加持下,南天岁月里那些快乐片段被重新“显影”“上色”。因了这些回忆,缪先生“个人叙事”的广州跟“大众叙事”的广州发生了同频共振。

下野后之陈济棠。(资料图/图)

归心万里船

1936年6月,学期结束,缪先生终于如愿踏上归程,他与广州、与学海书院的缘分就此画上了句号。通常认为他的北归是由于学海书院停办,但考察时序,他7月13日已到北平清华园拜访吴宓,而此时广州的“两广事变”尚未尘埃落定,陈济棠要到7月18日才宣布下野,避居香港。那么缪先生离校时,学海书院应该仍在运作(后来姜忠奎一直在善后书院事宜,直到九月中)。他离开的原因是正常的暑期休假,只是没等到开学,原单位就解散了。这对于缪先生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期待中的解脱。北归途中作《舟发广州》,诗曰:

海碧涛翻白,天空月更圆。渔灯明远水,岛树拥浮烟。皂帽一年客,归心万里船。北堂萱草长,试舞彩衣鲜。

与南下时的迟缓不进截然不同,这趟旅途归心如飞,欣快无比。“海碧涛翻白,天空月更圆。”7月3日那天恰好是望日,一轮皎月在海上与归家的游子蓦然相逢,碧海翻波,一如归家的澎湃心潮。远处的星星渔火和朦胧岛树,是月下的美景,也是他脱却樊笼的心灵写照。“皂帽”的典故在来去两程遥相呼应,仿佛宣示自己的倦游知返,初心不移。陶渊明《归去来辞》曰:“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夜航船上凭栏眺望的缪先生,心情也大抵如此吧。(编者注:东汉末年,北海郡人管宁字幼安,学行皆高。时天下大乱,举家迁至辽东避乱,魏文帝黄初年间始迁回,屡次拒绝朝廷征聘,“常着皂帽,布襦裤”,本文中所引缪钺诗词,数用此典。)

【补记:成稿之后,缪元朗教授赐示新见缪钺先生1936年所作佚诗《掩映》:“掩映青鸾镜,凄凉绝代姿。未工长袖舞,强画入时眉。幕重灯难见,宵深梦亦疑。只应闭窗坐,憔悴百花时。”据末句,当作于是年春。首联自喻高洁,后三联极写择善固执与趋时取容之间的痛苦煎熬,重帷深锁,前途晦暗,以至屈心抑志,陷入一种屈原式的精神困境。全诗惆怅抑塞,较之同时诸作,更加苦闷。】

李南晖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东亚劳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3   联系邮箱:435 227 67 @qq.com